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中华雷氏文化网  雷氏宗亲网  雷氏网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族
查看: 2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渭南雷氏“文革”博物馆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3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陕西渭南雷氏“文革”博物馆记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虽然已经过去数十年了,但它决不应为历史所尘封。“文革”物品,以其特有的史料价值,在当今收藏界可谓一枝独秀。陕西渭南有一“文革”物品收藏大家,其收藏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研究之深,实为罕见。此人姓雷名转运,又名雷云,陕西富平人,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现为渭南行政学院行为科学副教授、民建会员、工商联会员、渭南市政协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陕西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雷先生热衷历史研讨,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响应巴金先生的倡议,倾心尽力,征集收藏“文革”资料和物品十余万件,创办了雷氏“文革”博物馆,以期存史求真、资治教化。

  雷氏“文革”博物馆馆藏丰富,琳琅满目。有被国家列为现代文物的纪念章万余种,毛泽东像章最具代表性,有金、银、铜、钢、铁、铝、瓷、玻、塑、竹、木、石、石膏等各种质地、千姿百态,最小者直径仅0.3сm,还有微雕毛泽东诗词纽扣章,狂热的个人崇拜可见一斑。各省市各地发行的各种票证五花八门,以语录票证最为独特。红卫兵、造反派的红袖章戴在绿军装上,格外耀眼。大小字报、传单,“口诛笔伐”,风云变幻。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充满了特定的时代气息,有大家闺秀,有小家碧玉;最大的毛泽东油画像,200сm×250сm,最小的仿毛体书法作品仅12сm×30сm;工艺品如手绣、机绣像,风格各异,连队战士一人一针绣出的毛泽东像、蓝色的印花门帘独具特色;万余张图片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有的至今尚未公开发表,最大的照片“毛泽东、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有140сm×260сm,最小的仅4сm×4сm ;批斗彭德怀元帅的场景(图片),令人陷入不尽的沉思。“红宝书”——毛的语录、著作,最大者27сm×36сm,最小者为4сm×6сm的袖珍本;已成现代文物的“文革”报刊,有1966年至1976年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还有各种红卫兵、造反派组织的小报。中国邮票史上的奇观——“文”字票以及其它邮品,不乏陈列。各种书籍、瓷器、火花、烟标、书签、货币、镜屏、海报函告、中省市县公社大队生产队文件、中央首长讲话和其它用品用具,如印有语录的碗筷、喷雾器、灭火器、缝纫机、钱包、血压计、幼儿裹肚护衫,穿着神袍的毛泽东雕像,还有“认罪词”、血书等等,染着深重的“红色文化”,带有明显的“文革”特征。影片、唱片、录音、录像,真实留存了昔日的“风采”。承载着血与火的历史的日记、笔记、批斗会记录、交代、揭发、检讨、证明、个人档案和案件材料,记录着多少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心表白,仍在不停地默默诉说。巴金先生的《随想录》、金春明教授的《“文革”简史》、季羡林教授的《牛棚杂忆》、韦君宜的《思痛录》、杨绛先生《干校六记》、陈白尘先生的《干校日记》和冯骥才先生的《一百个人的十年》等等回忆文稿、“文革”论谈和反映文革的文学作品,向新世纪的人们提供了对“文革”形形色色的反思。
  雷氏“文革”博物馆自2001年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有未曾经历过“文革”的青少年,有当年的“造反司令”、“走资派”、“红卫兵”、“四类分子”,也有来自海外的华人。人们观后无不感慨万千,并称之为收藏奇迹,留下了许多墨宝、题辞、宝贵的建议。热心者或指引征集线索,或馈赠物品,或交流、交换。雷氏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先后举办过三次大型物品图片展览,深受各方赞誉。
雷氏之义举,初步实现了巴金先生倡导的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夙愿,在三秦大地乃至全国,不仅是第一家,也是独家。社会誉雷氏之集藏为“历史性的创举”、“伟大的人文工程”。其业绩先后为《南方周末》、《收藏》、《各界导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陕西民讯》、《渭南政报》、《渭南民讯》、《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报》、《华山文学》、陕西电视台、渭南电视台和临渭有线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03年6月,雷氏“文革”博物馆入编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工具书《中国收藏信息大观》,雷氏应邀出任该书编委。2003年8月,被选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夏收藏家”。2003年12月,被选入“渭南之最”。2004年3月入选中央外宣办、团中央、文化部、中国社科院联合主办的《盛世中国》。2004年4月选入《金色渭南:渭南名人录》。
  雷氏文革博物馆,展室虽小,天地却大。该馆通过声、像、图、物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文革”的真情实境,使观者深刻悟解“文革”,警示今人和后人,前史不忘,后事之师。
  雷氏更加努力地征集“文革”资料与物品,向着最终实现建立规范的“文革”博物馆而奋斗。
  同志者,共襄盛举!



copy_link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注:本站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网[冯翊堂雷氏宗亲网] 法律顾问:雷田雨律师 服务邮箱:admin@chinaleishi.org  QQ:87353796  版本支持 Discuz! X3.3
本站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雷姓新闻』  『雷氏统谱』  『宗祠谱牒』 『追宗溯祖』  『雷姓取名』 『资源下载』
技术支持:雨田风林设计工作室 微信:GZLEIHC 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3039254号)

版权所有:中华雷氏文化研究会

 |人工智能  
     
返回顶部